北宋東京城順天門(新鄭門)遺址博物館項目是河南省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標志性工程,也是國內首個以“城摞城”奇觀為核心展示內容的遺址類博物館。

項目選址于開封市夷山大街與晉安路交叉口,總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總投資6.65億元,涵蓋遺址保護、文物展示、數字復原、文創研學四大功能區。


博物館建筑以北宋《瑞鶴圖》為設計靈感,采用天青色琉璃屋頂與弧線屋檐,模擬宋代方形甕城形制,地下保留順天門主城門三門道及甕城內高臺建筑遺址,形成“地上宋式美學、地下千年地層”的立體展示空間。

此次鋁鎂錳板直立鎖邊金屬屋面系統抗風揭檢測實驗,由中建八局第二建設有限公司委托鑫歆杰質量檢測(上海)有限公司實施,具有三重戰略意義:
其一,保障文化遺產安全。博物館屋面覆蓋宋代遺址核心區,需抵御黃河流域極端天氣。直立鎖邊金屬屋面雖具輕質、防水優勢,但咬合處抗風荷載能力較弱,此前北京T3航站樓、泉州火車站等案例均因風揭導致屋面損毀。此次檢測通過模擬極端風壓環境,驗證屋面系統在開封地區百年一遇風力下的穩定性,確保遺址本體免受雨水侵蝕。
其二,創新文物保護技術。項目采用全鋼架結構吊掛式建造,屋面系統需與遺址保護網架無縫銜接。檢測實驗聚焦屋面與鋼結構的協同受力機制,為同類遺址博物館的屋面設計提供技術范式。
其三,彰顯文化工程品質。作為河南省首個遺址類水情教育基地,博物館承載著“黃河文化傳承”使命。抗風揭能力的提升,直接關系到建筑使用壽命與文化展示效果,是打造“千年不倒”文化地標的關鍵環節。此次實驗的成功,標志著我國在遺址保護與現代工程融合領域邁出重要一步。